常規(guī)治療
頸肩綜合癥的發(fā)展大致分為三個時期:神經激惹期,神經擠壓期,神經壓迫期。
早期明顯長時間緊張工作后,頭暈、頸肩部勞累,此時只要注意適當?shù)捏w育活動和放松,情緒樂觀,也可做短暫的外部治療,便可恢復原有的輕松。若前述癥狀沒被注意,使病變進入中期,就會出現(xiàn)頸肩部肌肉群痙攣、頸部發(fā)僵、兩上肢酸麻脹痛等癥狀。此時頸椎發(fā)生已發(fā)生退行性改變,但仍在可逆階段。認真的治療可避免退行性病變的進展,甚至組織病變也可康復。療效可靠的中藥外貼治療會使癥狀迅速緩解,再配合適當體育鍛煉,糾正行坐姿勢,可預防復發(fā)。若放棄中期治療,使頸椎病進入后期,骨質增生密度增高、椎間盤突出被擠出的髓核機化、椎管變狹窄,將使治療難度增加。因此一旦出現(xiàn)頸肩不適,應早期治療。
貫徹“以灶為腧”的診治法則,按治療常規(guī)的五個施治步驟進行治療;對頸、肩、臂、肘的筋結,分別施以解結及解鎖的理筋手法,達到筋結的緊張狀態(tài)全面松解,患者獲得顯著的舒適感,肢體活動功能明顯改善;視病情及病者的承受能力,分次以“固灶行針”方法,分別對頸、肩、臂、肘的筋結病灶,加以針刺治療;針刺后投拔火罐治療;給予必要的輔助療法;屬于骨性病變所致者,以整骨法處理。
神經激惹期頸肩部酸累不適,此時只要注意適當?shù)捏w育活動和放松,情緒樂觀,或做短暫的外部治療,便可恢復原有的輕松。.若上述癥狀不被重視,病變進入神經壓迫期就會出現(xiàn)頸肩部肌肉群痙攣,頸部強直酸疼及上肢經常酸疼不適等癥狀,此時如及時認真治療可避免退行性病變的進展。
手法治療:本病的手法運用范圍較廣,適用于任何一期的功能治療,針對病因改善血液運行,促進代謝,消減癥狀,恢復功能,在功能恢復的過程中,可解除粘連等障礙,以獲得康復。
中藥內服:依據(jù)病因病機不同,采取不同治療原則。如,補肝腎、壯筋骨、養(yǎng)血、通絡、祛風、除濕等藥物。肩周炎和頸肩綜合癥多半是因頸椎間盤突出、骨質增生等退行性病變激惹、擠壓、壓迫了神經組織引起的頸肩部酸脹痛癥狀的總稱。
肩周炎和頸肩綜合癥的發(fā)展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常和身體素質、特定職業(yè)、生活習慣、風濕寒冷、外傷等有明顯關系。 經臨床發(fā)現(xiàn)神經衰弱、胃腸吸收差、生活不規(guī)律、長期緊張工作的人群均易患頸椎病及頸肩綜合癥。
第一、緩解頸部酸痛的方法:坐位或站位,上身保持正直,然后雙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指尖相對,按在頸后正中線上,從上到下依次進行。手指剛力向前按,頭向后仰,也就是相對用力。這樣反復做2~3次,能夠很快消除長時間低頭所造成的頸部酸痛僵硬感。
第二、緩解肩部的僵硬感:身體站直,雙手下垂放在背后,胳膊伸直且雙手相扣,然后肩關節(jié)做向前向后的運動,或者雙手自然下垂,肩關節(jié)做環(huán)轉運動,這樣做可以緩解肩部的緊張感和肌肉僵硬感,前一種方法可以連同肩胛骨及其周圍的肌肉一并放松了。
第三、緩解腰部僵硬的方法:長時間坐位,起來后常常會覺得腰部酸疼、僵硬,有些人說,感覺像不是自己的腰。這時很多人會習慣性地站起來捶捶腰,或者轉轉腰。其實還有一種方法:一手放在背后腰部,一手放在前額,下肢站直,上身向后仰,別看做起來很簡單,效果可是一點都不簡單。如果是在家的話,還可以做“燕兒飛”:平趴在床上或者一個平坦的板上,雙手背在后面,一手抓著另一手的手腕,然后雙腿向上彎曲,同時上身向上抬,這個動作看似簡單,其實好多人上身只能抬起一點點。這樣做幾下就能感到整個背部的肌肉都放松了,簡單而有效。
采用中藥外敷,主治各型頸椎病,驅風散寒除濕,舒筋活血,強筋壯骨
葛根24克,伸筋草、白芍、丹參各15克,秦艽、靈仙、桑枝、雞血藤各12克,每日一劑。分早晚2次溫敷。將藥渣用布包煎湯,早晚用毛巾沾藥熱敷頸部及肩部肌肉,每次20分鐘,10天為一個療程。
針灸療法
頸性頭痛多發(fā)生于腦力勞動者和家庭主婦中,中青年多發(fā),可由情緒、勞累誘發(fā)。大部分病人曾因頸椎X線片骨質無異常而誤診。實際上,即使頸椎X線片無異常,也可因枕部三角區(qū)肌筋膜緊張而致大腦血運不暢,引發(fā)無骨質病變的頸肩綜合癥。對病程久者,可在治療的同時,給予生活指導,必要時可結合活血化瘀的方藥輔助治療。
方法一
適應癥:頸項酸痛,手指麻木,上肢無力,頸椎X線攝片或CT掃描可見骨質增生,頸椎生理曲度改變,頸椎間隙變窄,椎間盤突出或膨出,椎管狹窄等。
取穴:壓痛明顯的頸部夾脊穴、風池、大椎、百勞、肩髃、曲池、外關、合谷、十宣、陽陵泉、天鼎、腕踝針(腕踝針是在腕部或踝部的相應點用毫針進行皮下針刺以治療疾病的一種簡易方法)。
治法:先推拿患側上肢,找出壓痛明顯的頸部夾脊穴,繼而針之。再酌取后穴針而留之,間歇運針。手指麻木嚴重者,取棱針刺十宣穴出血。酌針腕踝針上4、5、6穴,針尖向下并留針30分。每天針1次,10天為一療程,風池、曲池等穴可酌加用丹參注射液小劑量穴注,陽陵泉穴可酌施直接灸。
方法二
適應癥:頸項疼痛,視物不清,肢體發(fā)涼,頭暈惡心,行走困難。
取穴:壓痛明顯的頸部夾脊穴、風池、風府、上星、百會、四神聰、養(yǎng)老、臂臑、中脘、內關、足三里、陽陵泉。
治法:先推拿患側上肢及頸項,至柔軟發(fā)熱并找出壓痛點,先針壓痛點使之得氣,然后再根據(jù)癥狀之輕重緩急,酌取后穴針灸之。其中足三里、陽陵泉穴可施以火針或直接灸法。
方法三
適應癥:頸肩疼痛,入夜尤甚,舉臂困難,肘窩靜脈瘀血,青紫著色,甚者曲張郁滯。
取穴:尺澤、曲澤、曲池、肩髃、阿是穴。
治法:先取肘關節(jié)內側曲張郁滯處,在上方用帶子扎緊,常規(guī)消毒后,用棱針緩刺出血,至流出瘀血10~20ml以上,去掉帶子,拔火罐再令出凈瘀血,取罐后嚴格消毒。實施此項治療需視患者體質強弱,間隔一周或兩周時間一次。尺澤、曲澤穴亦可用此法施治。余穴可酌情用毫針、艾條灸、火針、電針治療,每日或隔日治療一次。
方法四
適應癥:肩臂疼痛不能前上舉者。
取穴:條口透承山、肩髃、曲池、外關、外勞宮。
治法:先推拿患部令其柔軟發(fā)熱,然后針肩臂部及肘、腕、手部穴,得氣后留針20~30分鐘取針(期間間歇運針催氣)。取針后針對側條口透承山穴,在運針柔和催氣同時囑患者活動患肩,要特別注意做原來不能做的動作,留針15分鐘,期間再間歇活動。取針時再運針催氣,患肩可結合艾條灸。
方法五
適應癥:肩臂疼痛,軟組織粘連,患肢不能后伸。
取穴:昆侖透太溪、肩髃、曲池、外關、后溪。
治法:推拿患處后,先針昆侖透太溪穴(對側),得氣后囑患者向后活動肩臂,然后再針后穴留針,留針20分鐘取針后,再針對側后溪穴,得氣后再囑患者向后活動患肢若干分鐘。此法可結合火針和艾灸療法。
方法六
適應癥:肩臂疼痛,功能障礙,患肢不能側平舉。
取穴:陽陵泉、外關、液門透中渚,懸鐘、曲池、足三里。
治法:推拿患肢后,先針對側的前四穴,得氣后囑患者活動患肢,再針同側后穴,起針后用艾條灸療患處。
方法七
適應癥:肩周圍痛甚,功能活動尚可。
取穴:肩髃、曲池、外關、外勞宮、陽陵泉。
治法:用火針刺肩髃后再拔火罐,復用毫針刺后穴,陽陵泉穴多針對側并加直接灸療,痛點可輔以藥針注射,可選用丹參或當歸、黃芪等中藥注射劑。牽涉背痛者可在背部痛點直接灸,夜間痛甚的可在痛點上施以淺火針治療。
方法八
適應癥:頸肩綜合癥并發(fā)頸性頭痛,精神壓力大或勞累、緊張后加劇,頸部觸診可見頸椎棘突病理性移位,或枕下三角區(qū)肌筋膜攣縮,呈現(xiàn)條索、結節(jié)等病理征象,壓按時會反射至頭痛區(qū)域。
取穴:百會、印堂、上星、風池、翳風、曲池、外關、合谷、中諸、后溪、足三里、陽陵泉、太沖、肩井、天宗。
治法:先推拿上述穴位中位于頭、上肢、頸及肩胛部的穴位,以松解手法為主,然后酌情選取7個左右穴位針刺得氣,留針20分鐘左右。每天所選穴位按局部穴、鄰近穴、遠道穴酌情輪換,10天為一療程。
自我輔助治療
頸肩綜合癥的自我輔助治療方法是:首先準備動作:坐在椅子上。雙眼微閉,全身放松。然后依照以下步驟進行: 1.梳頭:用雙手十指梳頭,在頭頂上從前向后梳發(fā)20次。
2.運目:雙眼珠向上、下、左、右、順時針與逆時針方向各旋轉10次。
3.轉頭:雙手叉腰,頭部向上、下、左、右、順時針與逆時針方向各旋轉10次。
4.聳肩:雙肩上聳、下落各10次,接著向前后各轉動5次。
5.叩膝:雙手掌心放在膝蓋上,向左右各旋轉按摩10次,然后輕輕地拍打膝蓋及其周圍20次。
6.搓背:雙手掌心放在背后腰部腎俞穴,上下搓擦20~30次。
7.摩腹:雙手重疊放在腹部,順時針與逆時針方向各按摩100次,然后左手在腹部左側從上向下搓擦100次。
8.轉腰:雙臂曲肘,上半身與腰部向左右各轉動20次。
9.旋腕:一手握住對側手腕,順時針與逆時針方向各旋轉10次,兩手輪流進行。接著,雙手握拳后十指同時迅速伸展10次。
10.曲腿:雙腿輪流彎曲,雙手抱住膝蓋(靠近胸部)后放下,各10次
中醫(yī)綜合方法
1、中藥 以祛風散寒、解痙通絡,活血化淤為目的的。
2、拔罐 拔罐治療肩周炎常選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貞、天宗等穴位。每次選兩個穴位,交替使用。
3、刮痧 刮痧治療肩周炎常選用的經絡有:手臂外側的肺經、大腸經。每周可刮1~2次。
4、針灸 針灸治療肩周炎常選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貞、大椎、曲池、外關、腕骨等穴位。選用1~1.5寸針灸針,用75%酒精棉球消毒皮膚,刺入穴位,留針20~30分鐘。每日1次。兩周為1療程。
5、理療 選用超短波等高頻電磁療法,每日1次,10天為1療程??善鸬较?、鎮(zhèn)痛、解痙、改善血液循環(huán)、松弛肌肉的作用。
6、功能鍛煉 功能鍛煉對肩周炎的患者來說十分重要?!搬t(yī)三分練七分”,應 鼓勵患者多做肩關節(jié)的運動,特別是適當做大幅度的運動,對預防肩關節(jié)的粘連,肩部軟組織的拘緊、攣縮,大有好處。
食療藥膳
1.取追骨風30克,酒60克。追骨風入酒內浸泡5日。分數(shù)次內服。
2.用老生姜1000克,蔥子500克,甜酒250克。將二味藥搗爛后,炒熱,敷痛處。
3.取生姜500克,大蔥根50克,花椒250克,小茴香100克,白酒150克。先把生姜和蔥根切碎,搗成泥漿,小茴香和花椒搗成面,然后將四味混在一起攪勻,置于鐵鍋中用文火炒熱,加白酒攪和,再裝入紗布袋中,敷于患處。溫度以能耐受為度,上蓋毛巾,再蓋上棉被,使之發(fā)汗。第二天藥袋用鍋炒熱繼續(xù)用,不必換藥,此藥袋可加酒。每晚1次,堅持治療,定有療效。連服1個月見效,一般需服81天。
蛇肉湯:烏蛇肉、胡椒、生姜、食鹽各適量,燉湯,肉湯同食,日2次。具有補虛、祛風、散寒之效。適用于肩周炎晚期而體虛、風濕阻絡者。
川烏粥:生川烏頭約5g,粳米50g,姜汁約10滴蜂蜜適量。把川烏頭搗碎,研為極細粉末。先煮粳米,粥快成時加入川烏末,改用小火慢煎,待熟后加入姜汁及蜂蜜,攪勻,稍煮即可。具有祛散寒濕、通利關節(jié)、溫經止痛之效。適用于肩周炎風濕寒侵襲所致者.
白芍桃仁粥:白芍20g,桃仁15g,粳米60g。先將白芍水煎取液,約500ml;再把桃仁去皮尖,搗爛如泥,加水研汁,去渣;用二味汁液同粳米煮為稀粥,即可食用。具有養(yǎng)血化瘀、通絡止痛之效。適用于肩周炎晚期瘀血阻絡者。
桑枝雞湯:老桑枝60g,老母雞1只,鹽少許。將桑枝切成小段,與雞共煮至爛熟湯濃即成,加鹽調味,飲湯吃肉。具有祛風濕、通經絡、補氣血之效。適用于肩周炎慢性期而體虛風濕阻絡者。